近期废铁价格波动频繁,受宏观经济政策、基建投资力度及钢铁行业供需关系多重因素影响,作为钢铁产业链上游关键原材料,废钢价格变动直接牵动A股市场钢铁板块估值,尤其对电弧炉炼钢企业成本端形成显著冲击,本文将结合最新市场数据,解析废铁价格形成机制,并探讨其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传导路径。
全国废钢市场最新报价动态
截至发稿,国内重点区域废钢采购价呈现分化走势:
- 华东地区:重型废钢(≥6mm)含税到厂价2350-2480元/吨,周环比下跌1.2%
- 华北地区:中型废钢(4-6mm)不含税收购价2100-2250元/吨,月涨幅3.5%
- 华南地区:破碎料一级(密度≥1.2t/m³)码头自提价1950-2080元/吨,持稳运行
值得注意的是,唐山地区作为钢铁产业风向标,其废钢价格指数本周下探至2415元/吨,较上月同期下降4.8%,这种区域性差异主要源于各地钢厂库存策略调整及终端需求变化。
影响废铁价格的核心变量
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
中钢协数据显示,5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91万吨,环比提升2.3%,当电炉钢厂开工率超过65%时,废钢需求通常进入加速释放阶段,目前全国电弧炉平均开工率68.4%,较上月增加5.2个百分点,这对废钢价格形成刚性支撑。
铁矿石与废钢价差比
当前62%品位铁矿石普氏指数报112美元/吨,折算吨钢成本较废钢高出约180元,当价差超过150元时,钢厂倾向于提高废钢添加比例,但需警惕铁矿港口库存1.42亿吨的高位压力可能引发的原料替代效应。
政策调控因素
财政部《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目录》明确,符合标准的废钢加工企业可享受30%即征即退优惠,此类政策红利直接影响废钢回收体系规范化程度,进而改变市场供给结构。
废钢价格传导至资本市场的三条路径
炼钢成本重构
以电弧炉为主的上市钢企(如华菱钢铁、方大特钢)对废钢价格敏感度较高,当废钢月均价波动超过5%时,这类企业毛利率通常会产生1.2-1.8个百分点的反向变动,近期废钢价格回落有望缓解Q3成本压力。
产业链利润再分配
废钢贸易商集中度提升催生新型商业模式。浙商中拓等供应链企业通过建立区域性回收网络,将废钢采购成本差异转化为服务溢价,2023年报显示其再生资源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2.3个百分点。
环保技术溢价
采用废钢短流程炼钢的中信特钢,其吨钢碳排放量仅为长流程的25%,在碳交易试点地区,这种环保优势可转化为每吨50-80元的碳配额收益,构成独特的估值支撑点。
重点上市公司动态跟踪
-
宝钢股份(600019)
- 湛江基地新增200万吨废钢加工产能投产
- 与汽车主机厂签订废钢闭环回收协议
- 当前动态PE 8.7倍,低于行业均值12.3倍
-
重庆钢铁(601005)
- 获批西部地区废钢进口资质
- 开发高强度汽车用钢提升废钢使用效率
- 股价近一月跑赢钢铁指数4.2个百分点
-
格林美(002340)
- 动力电池回收与废钢业务协同效应显现
- 2024年规划废钢处理量突破400万吨
- 获社保基金连续两个季度增持
后市预判与操作建议
短期来看,随着梅雨季节影响建筑施工进度,成材库存去化速度放缓可能压制废钢价格,但中长期在"十四五"废钢利用量达到2亿吨的政策目标下,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更具投资价值:
- 布局城市矿山资源化项目
- 拥有稳定废钢采购渠道
- 掌握废钢预热等降本技术
需要提醒的是,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引发的美元波动,将通过铁矿-废钢比价关系间接影响国内市场,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每周发布的加工准入企业名单,这些合规经营主体往往能更准确反映真实供需状况。
钢铁行业正处于传统生产与绿色转型的交汇点,废钢作为循环经济的关键载体,其价格波动已不仅是简单的商品行情,更是观察产业升级进程的重要窗口,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,当前板块PB估值处于历史25%分位,或许正孕育着结构性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