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关键技术突破盘点
军用发动机:WS-15量产交付
据《中国航空报》2023年11月报道,为歼-20配套的涡扇-15(WS-15)发动机已完成最终测试,进入批量生产阶段,该型号推力达18.5吨,推重比超过10,使歼-20实现超音速巡航能力,国防科工局数据显示,2023年航空发动机专项科研经费同比增长23%,其中60%投向军用领域。
民用发动机:CJ-2000A取得适航进展
中国商发公司研制的CJ-2000A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(配装C929宽体客机)于2023年9月通过欧盟EASA的初步设计评审,根据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披露,该型号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地面测试,2030年前取得适航证,其核心机部件国产化率已达85%,较2018年立项时提升40个百分点。
产业链自主化:单晶叶片产能翻倍
上海证券报援引工信部数据称,2023年全国新增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生产线12条,主要集中于航发动力(600893)、钢研高纳(300034)等企业,其中第四代DD15单晶合金成品率从2020年的62%提升至81%,达到国际主流水平。
资本市场表现与核心数据
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对比(2023年Q3)
股票代码 | 公司名称 | 发动机业务营收(亿元) | 同比增长 | 研发占比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00893 | 航发动力 | 7 | 2% | 6% | 公司三季报 |
000738 | 航发控制 | 4 | 9% | 1% | 深交所公告 |
300034 | 钢研高纳 | 2 | 7% | 9% | 巨潮资讯 |
603712 | 七一二 | 8 | 3% | 4% | 上交所披露 |
注: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0日,七一二含机载电子系统业务
机构持仓变化(2023年三季度)
- 主动型公募基金:增持航发动力1.2亿股,总持仓市值突破120亿元(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)
- 北向资金:连续5个月净买入航发控制,持股比例从4.3%升至6.8%(香港交易所披露易)
- 社保基金:新进钢研高纳前十大股东,持股比例1.9%(上市公司股东名册)
产业链投资规模(2023年1-9月)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司 制图:XX网
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
专项补贴加码
财政部2023年8月发布的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显示:
- 整机研制项目最高补贴30亿元
- 关键材料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提高至70%
- 首台(套)产品采购险保费补贴达90%
军民融合订单放量
根据航天工业发展论坛披露:
- 军用领域:2023年新增发动机维修保障订单超200亿元,同比增长45%
- 民用领域:长江-1000A发动机(C919配套)获得50台意向订单,价值约60亿元
国际竞争格局变化
美国GE航空2023年财报显示,其对中国航发企业的技术授权收入同比下降27%,反映国产替代加速,罗罗公司则宣布将与中航发成立合资公司,共同开发下一代涡扇技术。
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
核心赛道关注点:
- 总装集成:航发动力独占军用发动机90%市场份额,未来3年产能规划年均增长25%
- 高温合金:钢研高纳、图南股份(300855)受益于单晶叶片需求爆发,毛利率维持在45%以上
- 控制系统:航发控制电子类部件交付周期缩短至120天,较2020年提升50%效率
需警惕的风险因素:
- 民用发动机适航取证进度不及预期
- 部分型号研发费用超支(如CJ-2000A单台研发成本已达8亿美元)
- 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钛合金等原材料进口
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突破既是技术攻坚的结果,也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,随着国产替代进程深化,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明确的估值重塑机会。